1

房地产是实实在在的泡沫,好多人因为自己有房子,心里就死不承认。如果是美国遇到现在的情况,它的选择是直接让房地产崩掉,释放资源,引导资金流向科技创新和消费。城镇化结束后的美国、日本都进行了类似的举措,由高增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我们的方式是希望房地产软着陆,这个难度较大,阵痛少不了,但最大限度保护了居民利益。

2

现在的经济状况是长期结构转型和短期不利因素叠加的结果。房地产再怎么给政策只是让他不难看,短期可能矫枉过正,让人迷茫,但是不要投机,现阶段房地产不回归居住属性,经济就没有前景可言了。

3

欧美现在是通胀,我们的问题是有点通缩了。今年央行降息降降准释放了多少流动性进入市场?但CPI依旧没动静,当然政策有延期,但涨幅有限。

4

不要再期望经济高增长了,那不是常态,放眼世界经济历史,前几年的速度都是特定时期的短暂现象,以后进入高质量发展,大概率不会有了,基数太大了。如果这次经济形势没有稳住,全球“灰天鹅”接二连三,以后十年甚至更长,经济增量都不明显,你觉得存量竞争的世界,你能分多少蛋糕。

5

央行注入的流动性并不是都进入了社会。现在的情况是,银行有动力,居民端需求不足,不仅没需求,还尽可能的还款,增加储蓄,银行持有成本增大,银行只会吃利息差的本事也该本领恐慌了。

6

出口、投资、消费就是外需和内需,出口今年前高后低,投资一直在用力,但有点力不从心,消费一直趴窝,三驾马车尽显疲态。最新的政策来看,发力点定在了消费,但关键是大家现在没钱了。

7

如果要促进消费,必然要修改人们的预期,要增加现在人们的收入和未来的收入。分配政策要加速落地,居民持有资产也要有预期增值,从最新措施看,不炒房地产,就要在证券资产上做文章了。

8

美元依旧强大。我们深处中国,只是觉得经济实力离美国越来越近了,但对别的国家来说,离中美越来越远了。美元加息升值,全世界货币就要贬值,虽然新闻天天说各国去美元化,但实际是,只要在世界上做生意,谁也离不开美元。

9

美国的国际战略能力很强,执行力也很强,以结果为导向看,今年国际形势变化中,美国是最大赢家。

10

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也是洗去浮躁的时候。虽然现在有一部分人还不上房贷,破产让人难过,但是这其中有多少人当初忽视自己的实际能力,自我膨胀或者追求虚荣。

市场经济之所以呈现周期性就是道德风险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过度自信和动物精神是人们通常具有的非理性信念,过度信贷和金融投机是金融运行中难以避免的,所以经济复苏、过热、衰退、危机循环往复,本质都是人性。

类似文章

一条评论

  1. 2017年,我国新生人口为1723万。2018年,我国新生人口为1523万。2019年,我国新生人口为1465万。2020年,我国新生人口为1200万。2021年我国新生人口为1062万。
    至于2022年,数据虽还没出,但想必大家也都清楚。反正联合国最新预测2022年中国人口将会负增长。简单说北京2022年的数据,来源是医院统计的新生儿出生在7万多,而2021年北京新生儿数据是17万多,减少了一半多。减少速度之可怕骇人听闻。
    只想提醒大家注意,没有人的城市就没有产业就没有未来。其房子除了自住肯定是不值得投资的。
    可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房子不涉及到投资,那它就不可能值一两万、三五万一平方,它只能值三千一平方,因为这就是房子的实际建造成本,还包括了开发商应得的那部分利润。
    特别是那些人口还在不断流出的三四五线城市业主。一旦被30%的首付跟未来30年的月供绑架上,诸位下半生的幸福生活就真的堪忧了。人口断崖式下降,你们不会真的觉得房价不会下跌吧?
    最可笑的是,央妈还出来画饼说:未来三个月,16%的人有买房计划。都什么时候了,央行还在画大饼!
    14亿人口,16%是多少?2亿人计划未来三个月买房?这不得把市场弄得像滚烫的油锅!
    这数据一点参考性没有,发出来就是打权威部门的脸,打砖家的脸。

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