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看某些个具体历史人物在具体历史背景下的思考和言行,透过历史看人性。历史中的他们走对一步,平平无奇,走错一步,万劫不复。
比如,琅琊王氏的崛起一定跟王祥有直接关系,这个人很复杂,第一眼看是道德家,第二眼看是阴谋家,第三眼看是老狐狸。
所谓老狐狸,自然就是深藏不露,狡猾世故,却擅长以正面形象示人。王祥能在三国中下注曹魏,又在曹魏式微后,体面的下注司马家,奠定了琅琊王氏崛起的基础,真可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心有韬略谋更深。
最近,我通过分析了琅琊王氏的崛起,总结了老狐狸的六大特征,与诸位分享:
第一,重视道德,你可以理解为外儒内鬼。阴阳互为表里,并不相互对立!人性的复杂就在于道德与利益可以混为一谈。
第二,布局时间长,不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审时度势后,在实践中,做对了继续发扬,做错了及时止损。看不清形势就隐忍,看清了形势再行动。稳健的选手,从不急于求成。
第三,善于站队,敢于冒险,懂得切割。大树底下好乘凉,从不做出头鸟,必要时断尾求生。
第四,敢于实干,懂得积累资源,无论是人脉还是物资。话语权取决于人脉的大小,资源的多少。
第五,信仰有用的知识,知识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知识可以让人理性思考。门阀通过垄断知识获取机会。
第六,也是最重要的一条,重视后代的培养和家族的团结。自己的成功是短暂的,孩子才是未来。一个人的成功不是成功,家族的成功才是成功。
最后,我想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最重要的并不是跌宕起伏的故事,而是发人深省的经验,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抄作业!
番外篇
关于人生座右铭,有人是当成处世训条,有人只是说说而已。
我有个同事,他的朋友圈分享的座右铭是,“以利相交,利尽则散”。这个同事过去是个销售助理。因为是同乡的关系,所以我没少在领导面前说他好话,也没少介绍公司高层给他认识。那段时间,我们走的很近,几乎无话不谈。
后来,他从助理转正了,华丽转身。我以为我们还是朋友,只是后来再约吃饭,他总是以没空为由拒绝。我明白了,我们其实还是同事关系。
人跟人的关系就是这样,你有利用价值时就是朋友,如果你没了利用价值,那就是陌生人。毕竟大家都很忙,都那么现实,谁愿意轻易走心呢?
如今人到中年,再回首,过去有缘相识的人,大多也已经成了路人。有人说,是缘分尽了。
我觉得未必,只是没有利益关系了。人心很现实,有人认为没有利用价值的朋友就是拖累,所以选择一刀两断,从此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你有没有发现,你跟那些朋友们渐行渐远,其实跟你当下的境遇有关系?
老话说的好,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你的朋友有多少,并不一定取决于你人品好不好,更是取决于你混的好不好。得势时,高朋满座。失势时,门可罗雀。大多数人,最终只剩自己孤苦伶仃的怀念过往。
落得如此惨状并不奇怪,因为我们总是容易感情用事,错估了跟别人的关系。
我过去曾经用两个词概括纵横家和儒家的区别,纵横家结交的是以利益为纽带的党友,以利相交。儒家结交的是以品德为根本的朋友,以德相交。想要党友,就别讲感情。想讲感情,就别谈利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这倒也并不是我的想当然,比如儒家的孟子就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交朋友要讲究,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在孟子看来,交朋友就是结交人的品德,不能别有用心。跟人打交道有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原则:不摆老资格。不倚仗自己的资历老,年级大,辈分高。
第二原则:不靠地位高。不倚仗自己的职位高,权力大,能力强。
第三原则:不凭他人势力。不倚仗自己的兄弟或者家庭的背景深。
交朋友就是交朋友,不谈利害,不讲利益。反之,对于那些看重我们的层次,权势和背景的人,我们要多留个心眼。
跟交利的人,我们只能做讲利益的党友。至于交心的人,对不起,我们这一生恐怕未必能遇到。否则古人也就不会感慨: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了!
否则鬼谷子也就不会戳破人与人关系的那层窗户纸了,他说:相益则亲,相损则疏。
人心很现实,有了好处就亲密。有了坏处就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