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0日夜,明尼苏达州。
一场艳遇,一段新闻,一张照片。
全球哗然,京东股价直线跳水,从事发高点35一路下跌至18。
数百亿美元为这场冲动的惩罚买单随后消息传回中国,网友狂欢之际,无数人下场@章女士,花信少妇沉默不语,后续淡然说出四字:风雨同舟。
大女主姿态跃然纸上,所以啊,少喊人家妹妹,这才真是乘风破浪的姐姐。眼见后方稳定,趁着全球放水的东风,京东股价3年8倍。
看看,书香门第的孩子,真有颜如玉,也真有黄金屋,古人诚不欺也。

时间一晃5年,随着王石定居东京,马先生常驻银座,东哥在今年9月携章女士携手出现在东京某高级塔楼沉船夜游在某书曝光。
紧接着又有眼尖的网友扒出了照片里的建筑,这两栋高层正是鼎鼎大名的的高级住宅楼盘「パークタワー勝どき」。
随手看看楼盘报价,112平方米左右的户型售价约为2.71亿日元,折合合人民币差不多是1312万元。
也就是说,平均每平方米高达12万元。贵吗,这才几东啊。

说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不解,所谓塔楼不就是高点的公寓吗?
这两年名人富豪往那儿扎堆干嘛?那玩意和中国的高端小区有区别吗?
听说这两年这些塔楼都翻倍了,还得抽签买,是真的吗?老萧,这价格也凑合啊,感觉我上我也行,咋买?
又骗人买房,不说房产税,说,是不是收了50万?
别急,带着这些问题,今天从根到头的来盘一下:日本富人圈的执念追求——东京塔楼。

什么是塔楼
タワーマンション,英文名字是tower mansion。
字面意义就是指那些高大的像塔一样的建筑物。
严格来说,塔楼最开始并不指代那些高端的高层住宅。
单从建筑定义来讲,20层以上或者高度超过60m的建筑物都能被归纳到塔楼范畴内。
因此,你说银座虎之门那些CBD算是塔楼没毛病。说那些盖个20层以上的高层公寓是塔楼,也说得过去。
但是,如果你在东京和一日本人聊塔楼,大家会默认为是指那些:
地段核心,配套顶级,风景绝佳,楼层30以上,价格1亿日元起步,三五亿日元寻常,二十亿也能找到的新式富豪聚集地。
周围邻居不是公司社长,就是明星艺人,最差也得是律师高管那种。

地段核心是怎么个核心法呢,咱先来科普个简单概念。东京一词其实歧义很多,维基百科上对于东京的定义叫东京都,包含23区、26市、5町和8村。
总面积2,187平方公里,人口1300万左右。
面积约等于上海的三分之一,人口大概是二分之一,在全球城市排行榜中,常年位居亚洲第一城。
但你要问东京人,啥叫东京。那他会一脸客气的说,那肯定是东京23区啊。
至于26市,噢噢噢,也是啊。然后心理活动则和港区女子一样:哼,下町庶民,26市也算东京。
这就跟青浦之于上海,大鹏之于深圳。这真不是我黑,这口锅港区女士麻烦背住。
那你要再问,年收在2000万日以上的新贵,啥叫东京。人家会说,嗯,东京也就都心五区吧,什么,你说足立区。
呸,那地方送房子送我都不住。
就跟你跟一买了迈巴赫的哥们说,嘿,奔驰啊。那哥们指定在想:孙子,你咋骂人呢?谁TM买奔驰了,我买的是巴赫。

所以啊,所谓东京,在不同的人眼中真不一样。
而目前的新建塔楼几乎都集中在都心五区,即港区,新宿区、涩谷区、中央区、千代田区。
要不然,就是在晴海丰州那块,毕竟有个奥运村+东京湾概念嘛。
说完了地段,咱再来配套,塔楼基本标配健身房、桑拿房、会客大厅,顶楼眺望台,儿童游乐区、高级会所、超市等。
这些设施基本是五星酒店标准,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位于中央区晴海的DEUX TOURS“能看到彩虹大桥且提供饮食的休息室”;
“150日元就可以使用的带桑拿的SPA”,“约650㎡的大厅”,“配有教练的健身房”,“阅读沙龙”,“豪华客房”等等等等。
但这些并不对外开放,只针对业主。很多免费,就算收费大多也算象征性,比如几百日元,折合人民币几十。
要不然你以为塔楼凭啥卖大几百万日元一平,要知道很多所谓新贵,买个塔楼就买个四五十平米小的,偶尔回家睡个觉就成,对外又能彰显身价,还能使用设施。
除了真是继承家业的王子公主,否则能能自己起家的创一代,人家能挣那些钱,哪个琢磨不明白花小钱办大事儿的道理。

接下来说风景,男人呐,谁还没点深夜问心的时候,打开阳台,端上酒杯,倒上山崎,你窗外是高楼大厦东京塔,还是一望无际野草堆,琢磨的事儿能一样吗。
例如六本木的ROPPONGI HILLS RESIDENCE,毗邻六本木Hills,东京塔也在不远处。
但是,如果你站在高层远望,除去两座地标级建筑,ROPPONGI HILLS RESIDENCE的顶层一样能看得见。
就这风景,你大概率不会琢磨飞田新地,就算不是银座夜总会,也得吉原高级店里吧。

好了,介绍完塔楼大概是个什么东西了,那接下来就是第二个问题,难道就因为以上几点,塔楼就能卖那么贵了?
就能成为如今的高净值人士的入场券,新富豪的心头好了吗?咱们看下去。
塔楼为什么贵
塔楼为什么贵,或者说这两年涨的为啥那么疯,地段,配套,景观都被说烂了,不是没有道理,但其实最核心就一个词:稀有。
而塔楼的稀有,体现在两个方面。
1、其建筑自身的严苛标准。
在日本这么个四面环海且地质不稳的地方,建筑物的建筑标准是根据建筑物高度来确定的。
一言以蔽之就是:建筑物越高,建筑基准就越严格。
这里的建筑基准包括:建筑基本法,消防法以及管理协定等等规章制度。
而这些规章制度的要求被分为30米、60米和100米三个档,要求款项和严格度依次递升。
因此,30层打底的高层塔楼自然要按照最高基准来建造。
这里我举几个例子,让大家看看在日本盖个塔楼有多费劲。

首先,塔楼第一要素就是抗震,普通的建筑只需要满足建筑基本法的抗震等级就好,但是塔楼的抗震要求是单独开的规定。
细分到了各级地震楼梯的摇晃程度,哪怕你这楼能硬抗5级地震不掉墙皮,但是楼体晃得太厉害承建部门都得拉出来追责。
另外超高层塔楼还必须要有停机坪,用来紧急逃生。
有钱惜命,应该的。内装必须要使用防火,防水,防腐蚀的三防材料。
紧急发电机、防灾用水井、消防用水槽等灾害应急设施,一样不及格你这楼就别想开盘。
其次,一般的建筑物质量认定由具有资质的专业部门来就行,塔楼的建筑质量则是由日本国土交通省的大臣来认定的,且终身追责。

换句话说,只要是你这座塔楼真出了毛病。国家部委就得有个领导出来辞职谢罪。
你要是搞出重大事故,那得入刑。
哪怕这个老领导已经圆满退休安全着陆了,他都得求菩萨保佑经自己手下批建的塔楼别出岔子。
就这么一套标准下,你敢偷工减料?合着,您赚着自己的钱,要着领导的命呢?
所以,这么一套要求叠加核心地段的拿地成本,和高昂的人工物料,这东西就不是一般开发商玩得转的,不信诸位自己查查。
目前顶级塔楼开发商要不三井,要不三菱,要不野村。
不是顶级巨头开发商,你真玩不转这生意。因此价格自然不会便宜。

2、地段。
房地产三要素:location、location还是location。
这话别管是李嘉诚说的还是李荣浩说的。
但好房子必在好地段这是千百年来定律。
而放到塔楼来说则是体现在以下这两点:一是地段优秀;二是地基优秀。
我们分别来看。
地段上面都说过了,无非就是都心六区,加上晴海丰州。最多还能加上23区中比较好的目黑,品川,世田谷。
就这么个骑上自行车绕外围一圈不到两小时的地方;
再加上填海造陆太近地方容易土地液化肯定不行,岩层太厚的山地肯定也不行,风景太差不行,叠加私有产权之下,有合适地区人家不愿卖地的还不行。
咱打开谷歌地图来自己数数,还剩多少地方能建的。
再加上从规划立项,到彻底完工,动则五到八年的周期。琢磨琢磨,这玩意能不稀缺吗?

塔楼的价值
年少时,看过古龙先生中花满楼的一句话:当用时千金如价,不当用一文不值。
直白来说就是:东西的价值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和目的决定的。
那么塔楼的使用者都是什么人呢?
咱以日本动漫举例:
住一户建的,通常家里属于普通职员,最多算是中层领导,比如樱桃小丸子,比如野原新之助。
住别墅庄园的,门口大铁门,进门就是大草坪,家里占地平米600起步,这种要不是男主好友,要不死对头。比如小夫。
而住在市中心高层塔楼,这种通常都得大公司高管或者著名艺人了。
命运石之门菲利斯住的就是这种。当然,如果家里条件一般,年轻女同学也能住这里的话,也有可能是茂木夏树。
其实映射到现实生活中,如今塔楼的住户通常是那些东京新贵门,即所谓的new money。
他们的日常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很快。
在家里的时间没那么久,自然也不喜欢像世田谷那些老钱风,动不动弄个大别墅,请一堆帮佣。
麻烦且没空搭理。他们对家的需求就是,住的舒服,安全,最好物业就能满足我日常的会客,健身,休闲以及有格调的生活需求。
所以塔楼的初始用户基本都是明星艺人和国外富豪在购买。我住,但不常住。

而随着这批初始者入场,越来越多的日本发现:
嘿,塔楼这玩意有点意思哈。站得高,望的远,服务就跟住五星级酒店一样,而且住客清一色的高净值高素质人士。属于往来无白丁了。
画面就是:我们住的都是六本木,都是麻布十番。你说你住近郊一户建,那你都没资格来参加这个会。

所以后面一批老富豪们也慢慢加入进入,在叠加这两年日元贬值严重,大量海外资产涌入。
大资金能干啥,无非就是楼市和股市了。
股市不懂不做,但东京核心区地皮可是永远稀缺,推波助澜之下,塔楼硬生生的走成了五年翻倍的如今摸样。
房产税
之前的视频《房价跌掉9成后,人生会怎样里》里,有上万条评论弹幕,其中就算有百分一的人数不爽;
也有百八十的观众抓着一顿狂喷,大意就是:呸,你聊房子故意不聊房产税,说,三井三菱是不是给了你50万日元了。
关于这个我先说一句:如果有认识三井三菱管理层的麻烦替我说一句:我,老萧,打钱,50万。
然后咱们说回正经的,仔细来科普下日本房产税是怎么回事儿。
日本房产税是通俗的说法,正式的名称是应该是固定资产税和都市计划税,两者合称固都税。
以东京为例,固定资产税是1.4%,都市计划税是0.3%,两者合计1.7%。
这就是简中互联网还有部分评论所说,日本房产税交50年,都可以再买一套房了。但您别急着喷,没说完呢。

要说明的是,它的1.7%基准并不是你的房产市场交易额,而是政府给您的评估额,日本设有专门的评估机构,并配备不动产鉴定师。
正常评估额是市场交易价格的20%到30%。而这里还有两个小点需要说明:
1、这个评估是动态变化的,每隔三年不动产鉴定师会重新评估,通常会稳步下降。
2、为什么稳步下降,因为房子是有折旧年限的。
按照日本法定的财务折旧层面来看,一户建的折旧年限是22年,也就是说一户建在22年后的房子在政府评估中就没有价值了。
而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公寓折旧年限为47年。
当然,这里说是价值是指房屋价值,而因为永久产权的原因,土地是一直有价值的。
而在实际市场中,这些超过40年的房子依旧在市场大范围流通,并且随处可见。这里涉及到日本建筑规范的问题。我以后详细来聊。

所以按照这种比例来算的话,根据我们这么多年在日本做房产的实际经验,实际上需要交的房产税就是你真实房价交易金额的0.3~0.5%之间。
至于这个数据是真是假,您但凡在东京自己买房生活过,交过这个税,应该都有数。这玩意做不了假。
在日本生活持有房产的诸位应该都能佐证。
具体到金额来看,我们还是以新宿70㎡二手公寓为例,这算是东京最有代表性的物件了。
市场平均价7000万日元左右,每年需要缴纳的房产税17万到28万。比例大概在0.3%-0.4%之间。

这个税贵吗,持有成本高吗,咱们分两个部分来比。
从日本来看,还是以这套公寓为例,大约相当于大半个月房租。
这个数据的真实性,欢迎诸位去日本最大的房产交易网站suumo上查证。
如果横向对比其他欧美国家,这属于正常偏低,对了,以房产税试点重庆为例,目前是0.4%-0.6%。
后话
本来还想聊聊塔楼如何买的,但后来想了想,要是聊到这儿。
大概率清一色的说辞又是:嘿,图穷匕见了吧,开始忽悠人了吧。那我今天就干脆把话揉碎了,说开了。

1、目前大热的塔楼压根就不是买方市场,是彻彻底底的卖方市场。
首先需要资产证明,其次需要预约排队抽签。
为啥,因为目前塔楼的出售价整体偏低,就跟前些年中国楼市打新一样,一二手房倒挂,买到就能赚三成起步。
你想买,也得买的着啊。犯得着劝吗,我这会儿还在摇号一个3亿多的塔楼呢?
咋,嫌对手不够多,降低我中奖率呢?诸位不会以为这种楼盘的开发商也需要我来打广告一篇50万吧?
2、东京塔楼动则几亿日元,相信我,能琢磨买这些的朋友没那么容易被说服。
人家有自己全球视野,有自己的实地考察,有自己的商业判断。
所以别动不动说洗脑什么的了,人家能挣这些钱,脑子不是被谁三言两语能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