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大学的那个城市,是你长这么大第一次出远门。
你收到父母刚打过来的800块生活费。你很高兴,虽然钱不多,但好歹是自己可支配的资金。
可接下来紧跟着的微信让你的笑容僵在了脸上。
“你在外边别乱花钱”
你知道父母的不容易,这也是一句在平常不过的叮嘱。可是莫名就觉得很委屈
一边说家里很穷,一边又让你吃好喝好。原来这两者在父母这里是可以共存的。
从小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要听话,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你要懂事」「咱家穷」这句话被刻在了骨子里,让一个本该在20岁年纪,意气风发的少年,无法任性,做不到洒脱,慢慢养成了小心翼翼,唯唯诺诺的性格。
外人觉得你表面不可一世,其实真实的自己内心敏感,自卑又脆弱。
明明自己已经很懂事了。室友动辄上千块的鞋子,几百块的口红,你压根儿就没想过拥有。你知道自己买不起,这不符合自己的消费能力。
喝奶茶的次数屈指可数,购物车里不到百十来块的衣服来来回回划了好几遍都没舍得下单。
“我一会儿还有事,就不去了”这是面对室友约你周末出去逛街看电影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慢慢的,你在面对稍微贵一点的东西时,第一感觉不是快乐,而是恐惧,觉得自己配不上,扭扭捏捏,畏手畏脚。
但是又常常会陷入矛盾。
会因为父母一句「你在外边别乱花钱」而感到委屈
又会因为一句
「你看看你都瘦了,是不是在外边没好好吃饭啊」
击中内心的柔软,选择原谅。
你以为穷人家的孩子会埋怨父母没给他们创造一个好的家庭条件?
你错了,他们还会愧疚。
在休息娱乐的时候,常常会不安心,会觉得父母那么不容易的供自己念书,你怎么可以不努力而选择在周末看电视剧呢?
他们在任何休息娱乐的时间里,都会感到愧疚和自责以及自己不配,充满了犯罪感。
「咱家穷」,让自卑感刻在了骨子里。
你牺牲了自己学美术的梦想,你要选择一个将来能挣钱的,而不是你喜欢的专业。
穷人家的孩子没有试错的成本。
以前总想着去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奋斗。豪情壮志,充满了野心,告诉自己,我可不要那种一眼就能看见一生的生活。
后来,觉得原来普普通通的一生都需要我拼尽全力。原来一个普通的大学,普通的工作,普通的生活都需要不普通的努力。
我要的 「一眼看见一生的生活」不是平庸,而是生活环境和物质基础带来的稳定和安全感。
还没有机会跨过山和大海呢,就已经明白了,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我们不会去怪父母,因为他们真的已经给了自己能给的最好水平。
有时候会责怪自己,家里把你养大不容易,虽说给不了你最好的,但是从小到大,什么也没亏着自己。自己怎么这么不争气,要是能再优秀一点,就能撑起家里,改变现在的生活。
李荣浩唱,假如我年少有为不自卑,才会懂得什么是珍贵。
是啊,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够年少有为不自卑啊!
我陷入了一个责怪父母,谅解父母,埋怨自己的怪圈。
穷人家的孩子,深感无力的时候太多太多了
穷延伸出来的问题,也太多太多了。家里经常因为钱吵架,指望着孩子能成龙成风,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了,抱怨,责备……
记得奇葩说有一个辩题是「家里穷,还要不要孩子?」
一群物质生活富足的人,在那里大谈特谈生孩子跟钱有什么关系。
太他么有关系了!
他们不明白上大学第一次坐火车要到网上去搜「第一次坐火车都要注意什么」是什么感受
他们从来不明白喜欢舞蹈但是因为懂事也不敢跟父母说花钱去学,最后艺术节的时候,父母还要问,你怎么也不上去表演一个,人家的孩子怎么都那么多才多艺啊。
他们不明白父母为什么整天唠叨着,闺女,你可要好好学习,将来找个好人家,可不要像妈妈一样,受这样的苦。
他们也不明白,父母的时间都在庄稼地和钢筋混凝土的工厂里是什么感受,一下班,骨头像散了架,只想要休息。哪里来的时间陪伴孩子,爱孩子?
连孩子的温饱,上学的学费都勉勉强强才能凑齐的时候,父母拿什么来开阔孩子的眼界,保证他精神上的富足?
更何况坐飞机,旅游,出国这些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这些不过是几十年里一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片段。它们在遥远的时光里看似模糊,却又深深在心里刻上了烙印。
感受最深的就是,如果将来我准备要孩子。我一定不要她/他像我一样。我一定要她/他自信大胆从容。不谄媚,不逢迎,不因为别人轻易的一句话就怀疑自己,否定自己,我一定让他/她有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
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我都会让他们在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里成长,让他们学会追求自己喜欢的一切。
我一定不要让她/他像自己。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