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驾崩以后,把皇位传给了太子赵祯,也就是宋仁宗。

但是宋仁宗当皇帝的前十一年,一直都是皇太后刘娥垂帘听政。刘娥这个人的权力欲和野心都极大,借口仁宗年纪小,死死把持住朝政不放手。

大臣们没办法,皇帝年幼太后垂帘,这是天经地义的规矩,谁也阻止不了。但是这个太后也听得太全面了一点儿,简直不想给大臣们留一点空间。

没过多久,后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就开始渐渐凸显了出来。

刘娥出身贫寒,只是成都一个普通的街头卖艺女,没有强大家族关系,也没有复杂的同盟网络,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没有,只有一个前夫。她的全部政治资源,都来自宋真宗——然而宋真宗已经驾崩了。

但是刘娥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她知道要对抗盘根错节的文官集团,单单凭借自己的力量是完全不足的,她必须要把自己的政治资源用到极致,哪怕资源已经死了。

所以,刘娥开始近乎疯狂地让群臣一起纪念真宗皇帝。

天圣元年三月,将真宗御容安放在西京应天院;

天圣二年三月,将真宗御容安放在景灵宫奉真殿;

天圣二年七月,将真宗御容安放在玉清昭应宫;

天圣二年十月,将真宗御容安放在洪福院……

然后,刘娥又开始在开封修建各种各样的道观和寺庙,以真宗的年号来命名,时时刻刻提醒着满朝文武,不要忘记了真宗的恩德。

当然,不忘记真宗的恩德,自然就不能忘记太后的恩德,刘娥成功地把自己跟真宗捆绑到了一起。

利用这一招,刘娥算是非常有效地把文官集团牢牢控制在自己的容忍范围之内,但是,她依然控制不住文官集团对她把持朝政的不满。

这些不满,包括非暴力不合作、上书嘲讽等等。

比如天圣年间,刘娥自己掏了不老少的钱修建了一座寺庙,名为景德寺。

景德,是真宗的第二个年号,一听就是纪念真宗专用。

寺庙建好之后,刘娥就想找一个御用文人来写一篇记(大家熟悉的《岳阳楼记》就是这种文体),中心思想非常明确,怀念真宗的恩德,感谢太后的良苦用心,号召大家效忠太后。

找来找去,找到了一个蔡齐的人。

蔡齐是真宗钦点的状元,人帅文章好,而且举止得体懂礼貌,真宗非常喜欢,亲自下令让他享受骑马游街的待遇。

顺便说一句,后来我们见着的状元郎胸戴大花骑马游街的传统,就是从蔡齐开始的。

刘娥修好景德寺的时候,蔡齐的职务是知制诰,也就是专门给皇帝(太后)写诏书的人,御得不能再御的御用文人一枚。

刘娥一想,蔡齐是受过真宗大恩惠的人,现在又正好做到了这个工作,那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了,于是就派了内侍罗崇勋去找到蔡齐,让他写这篇作文。

等了一阵,蔡齐没交稿。

刘娥一看,这人是不愿意接私活吗?于是又让罗崇勋去跟蔡齐画饼:“你要是写了,就把你提拔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相)。”

又过了一段日子,蔡齐还是没交稿,刘娥算是看明白,这人是不想写了,于是就把他贬到河南去当知府。时任参知政事、以硬骨头闻名的鱼头参政鲁宗道都没能把他保下来。

在刘娥垂帘听政的十一年里,正是因为有蔡齐、范雍、范仲淹、鲁宗道、滕宗谅、王曙这样一大帮子硬骨头的文人,才最终阻止了她的武则天之梦。

当然,武不武则天,跟我们老百姓也没啥关系……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