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股票,还是日常生活,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除了号称赌徒的人之外,我们几乎都是彻头彻尾的风险厌恶者。

这件事情是这样的吗?你确定?是真的没问题了吗?好,那我先试一试。

每当进行一个重要决定时,我们都会无数次进行灵魂的拷问,谨慎再谨慎,直到我们心理上认为确实没问题为止。

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其实我们都在试图去寻找一种确定性,然后再支撑我们执行去做这件事情。

但是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失败的案例呢?

问题还是出在这个“确定性”的锚到底靠不靠谱上。

比如说,在生活中,你选择去做某个项目,你的确定性可能只是来自某个人,这个人的人品很好,这个人有人格魅力,这个人办事很靠谱,这个人很有办事能力,等等。借着这个确定性的“锚”,你接受了这个项目,并且因为这个人的加分,你会认为这个项目成功的概率很高。

但是,这个确定性的“锚”,它建立的基础其实是非常薄弱的,一旦这个人判断失误,一旦这个人认知出问题,一旦这个人突然间卸掉伪装,人品不那么“好”了······很多的状况都会使这个项目出问题,最终会反噬到你自己,导致血本无归。

回归到股票也一样,相信很多人最初入市,并不是抱着“赌一把”的心态去的。很多人都是在某种程度上建立了所谓的确定性的“锚”,认为自己进入股市大概率能够赚一把。

比如我本人,其实最早接触股市,是大一时候参与的模拟炒股比赛。但是那时候参与比赛,也仅仅是为了拿学分,其实内心是非常抵触实盘交易的,因为觉得这玩意儿就是赌博。后来再考虑去开户交易,是在工作之后了,那是因为听一位同事说,可以拿到一些公司的内幕消息。

当时就是以为一旦拿到了内幕消息,就是能够做到确定性的交易了(幸亏醒悟得早!)。

所以说,我本人进入A股交易,也是以为找到了确定性,股市再也不是赌博了,才决定进去的。

相信很多人也跟我一样。

但为什么二八原则还是一直有效呢?为什么很多人最终还是饮恨离场?

问题还是出现在这个确定性的锚的建立上。

在股市里,很多人认为所谓的确定性,只能是内幕消息。

这里跟大家稍微透露一下,从我入市到现在的时间里,林林总总,也有很多内幕消息传到我的耳朵里,有的甚至还是公司的董事长透露的。但是这么多的标的,如果真的听进去了一把梭哈,最终无一例外都差不多导致腰斩的局面。

反正我们只需要知道,从可靠的朋友身上得来的消息,不见得就有多“可靠”,哪怕这个朋友是公司的高层,他也没有能力保证给你的内幕标的一定会上涨。

当然,不见得这些朋友是在有意坑你,但人无完人,人的认知能力始终是十分有限的。

所以说,依靠内幕消息,去寻找股市确定性的“锚”,大概率是不靠谱的。

作为超短选手,我们唯一的出路,只能是扎根到市场的本质里面,去寻求这个确定性。

这个确定性是理性的,它尽量绕开“人”的主观看法。

就好比你要确定这个项目是否靠谱,你只有深入去研究这个项目本身,深入到本质去钻研,才能得出最靠谱的结论,而不是通过身边的“人”这个介质。

很多消息隔了个“人”,往往就变味了。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