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官场有一个心照不宣的陋习:如果自己的家世不够显赫,那么就需要在朝廷中有名望的同姓重臣里攀一个亲戚,既能够光荣耀祖给自己撑门面,等今后万一有什么磕磕碰碰的,也有人帮他说话。
包括大家熟悉的北宋末年的权相蔡京,也曾经用过这一招,先是攀上了蔡确,蔡确垮台之后转而去攀已经去世的蔡襄,欺负蔡襄没法否认。
其实别说蔡京这种臣子了,攀亲戚这件事情上,连皇帝都无法免俗。
大中祥符五年,宋真宗力排众议,将自己最宠信的刘娥册封为皇后。
之所以有那么多众议,主要集中在刘娥的出身问题上,大家觉得刘娥的出身太低微,不太适合母仪天下。刘娥只是出生在成都的一个街头卖艺小姑娘,在嫁给宋真宗以前,还嫁过一个叫龚美的成都银匠。小两口为谋生计来到开封,这才认识了真宗。
虽然刘娥自称祖籍太原,祖父刘延庆是后晋、后汉的右骁卫大将军,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但是大家伙儿都知道,死无对证,这事儿不怎么经得起推敲。所以,不管是刘娥也好,真宗也罢,他们都想给刘娥在朝中攀一个亲戚,好堵住那些谏官们的嘴。
一年多以后的大中祥符七年,两人选来选去,看上了权知开封府刘综。
刘综是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虞乡镇)人,年纪五十七八岁,雍熙二年的进士,在军队、地方、中央朝廷都干过,政绩很不错,算得上是能文能武,而且官声极佳,这些年都没犯什么错。
在北宋时期,开封府尹一般都是皇储担任,因为皇储并不负责具体事务,日常工作都是由权知开封府、也就是代理开封知府来主持。刘综能够坐上这个位置,可见朝廷对他的重视程度。
某天刘综汇报完工作之后,真宗就把他留了下来,推心置腹地对他说:“你和皇后是近亲,也算是自家人。我准备给你重新安排一个工作,你听皇后说了吗?”
刘综的官职已经是枢密直学士、权知开封府,真宗这么一说,意思很明确,只要他认了刘娥这门亲戚,就可以再往上迈一步,被提拔为参知政事或者枢密使这样副相级别的高官,这是多少官员梦寐以求的理想。
面对这样巨大的诱惑,刘综脸色一变,立刻切换成陕西口音【注】,对真宗说:“臣本是河中府人,出于孤寒,不曾有亲戚在宫中。”
这样的回答,就相当于直接拒绝了真宗的拉拢,搞得真宗很有些下不来台。
当年,真宗就将他从首都直辖市代市长的岗位上,调整去了遥远的庐州做知府。一年之后,刘综病逝在任上。
其实,刘综当时只要点点头,就能非常顺利地进入北宋朝廷的核心决策层,荣华富贵自不可挡。咱们事后诸葛亮地说,等今后刘娥垂帘听政权倾朝野的时候,刘综一家更是前途不可限量。
但是他偏偏在面对这样唾手可得的机会时选择了拒绝,在那些崇尚高节清风的文人士子心中,他堪称有骨气。不过,在那些喜欢蝇营狗苟的官员心中,他就是一个傻波了。
【注】永济今天属于山西,但是在宋代属于陕西路河中府,此前属于秦地。